導航中醫(yī)藥

 找回密碼
 注冊
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
伏梁

[復制鏈接]
11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19-6-20 07:09:19 | 只看該作者
  類似于腹腔淋巴結核。胃腸之外包塊,也可以與腸結核同時發(fā)生,也可以形成腹腔冷膿瘍(結核性腹膜炎)向胸腔擴散。
12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19-6-20 07:37:01 | 只看該作者
         腸結核是結核分枝桿菌(TMB)引起的腸道慢性特異性感染。主要由人型結核分枝桿菌引起。少數地區(qū)有因飲用未經消毒的帶菌牛奶或乳制品而發(fā)生牛型結核分枝桿菌腸結核。本病一般見于中青年人,女性稍多于男性。

        臨床表現(xiàn)
1.腹痛
多位于右下腹,因腸結核好發(fā)于回盲部。常有上腹或臍周疼痛,系回盲部病變引起的牽涉痛,但此時體檢仍可發(fā)現(xiàn)壓痛點位于右下腹。疼痛多為隱痛或鈍痛。有時進餐可誘發(fā)腹痛伴便意,排便后即有不同程度緩解,并發(fā)腸梗阻時有腹絞痛,常位于右下腹或臍周,伴有腹脹、腸鳴音亢進、腸型與蠕動波。
2.腹瀉與便秘
腹瀉是潰瘍型腸結核的主要臨床表現(xiàn)之一。排便次數因病變嚴重程度和范圍不同而異,一般每日2~4次,重者每日達10余次。不伴有里急后重。糞便呈糊樣,一般不含黏液或膿血,重者含少量黏液、膿液,但便血少見。有時患者會出現(xiàn)腹瀉與便秘交替,這與病變引起的胃腸功能紊亂有關。增生型腸結核多以便秘為主要表現(xiàn)。
3.腹部包塊
常位于右下腹,一般比較固定,中等質地,伴有輕度或中度壓痛。腹部包塊主要見于增生型腸結核,也可見于潰瘍型腸結核合并有局限性腹膜炎,病變腸段和周圍組織粘連,或同時有腸系膜淋巴結結核。
4.全身癥狀
多見于潰瘍型腸結核,表現(xiàn)為不同熱型的長期發(fā)熱,伴有盜汗;颊呔氲、消瘦、貧血,隨病程發(fā)展而出現(xiàn)維生素缺乏等營養(yǎng)不良的表現(xiàn)?赏瑫r有腸外結核特別是活動性肺結核的臨床表現(xiàn)。增生型腸結核病程較長,全身情況一般較好,無發(fā)熱或有時低熱,多不伴有腸外結核表現(xiàn)。
5.無腸穿孔、腸梗阻或伴有腹膜結核等疾病時,只表現(xiàn)為右下腹以及臍周有壓痛。
13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19-6-20 07:40:44 | 只看該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中西醫(yī)融合觀 于 2019-6-19 23:42 編輯

      腸系膜淋巴結核(Tuberculosis of mesenteric Lymph Nodes)常繼發(fā)于其它器官的結核,如腸結核、輸卵管結核等。如吞咽進入胃腸的結核桿菌通過腸粘膜直接進入相應的淋巴管所發(fā)生的腸系膜淋巴結核,稱為原發(fā)性腸系膜淋巴結核。后者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。

        臨床癥狀
         除發(fā)熱、倦怠等一般結核癥狀外,可有腹痛、腹瀉、腹脹等。腹部觸診時,右下腹或中腹部可捫及直徑2~ 3厘米大小的腫大淋巴結,有時多個并存,不易移動且邊緣不齊,有壓痛。本病診斷除結核中毒癥狀以及腹部包塊外,腹部X線平片,可見腸系膜根附著處,分布數個圓形或橢圓形密度不均的斑點或斑點塊狀鈣化影,側位片該陰影在脊柱前。臨床確診有困難者可予抗結核試驗治療,很多病例是在闌尾手術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的。
14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19-6-20 07:53:59 | 只看該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中西醫(yī)融合觀 于 2019-6-19 23:55 編輯

         膈的肌束起自胸廓下口周緣和腰椎的前面,可分為三部:胸骨部起自 劍突后面;肋部起自下6對肋骨和軟肋骨;腰部以左右兩個膈腳起自第2至3節(jié)腰椎(其前面即為混元神室位置)。各部肌束均止于中央的中心腱。所以,膈的外周部屬肌性部,而中央部分是腱膜,膈上有三個裂孔:在第12胸椎前方,左右兩個膈腳與脊柱之間的主動脈裂孔,主動脈和胸導管在此通過;主動脈裂孔的左前上方,約與第10胸椎水平,有食管裂孔,食管和迷走神經在此通過;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內有腔靜脈孔,約與第9胸椎水平,內通過下腔靜脈。


    在膈的起始處,胸骨部與肋部之間以及肋部與腰部之間,往往留有三角形的空隙,沒有肌束,僅有一些疏松結締組織和膈肌筋膜,成為膈的薄弱區(qū),稱為胸肋三角和腰肋三角。這些結構使胸腹腔易于溝通,在感染時炎癥分泌物由此交通。


15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19-6-20 08:05:52 | 只看該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中西醫(yī)融合觀 于 2019-6-21 01:10 編輯

       結核病,是一個全身性疾病,可以形成冷膿瘍,沿著疏松結締組織間隙擴散。腰椎結核形成的冷膿瘍,可以沿著腰大肌筋膜間隙擴散到股部。
       長期結核病引起貧血、營養(yǎng)不良性水腫,所以,足踝部可以出現(xiàn)水腫。
        古代沒有抗菌素,結核病的臨床表現(xiàn)比現(xiàn)在嚴重的多,全身表現(xiàn)復雜的多,所以伏梁應該是腸結核、腸系膜淋巴結核的共同表現(xiàn),甚至于具有結核性腹膜炎,以及向胸腔擴散的臨床表現(xiàn)。
       這樣理解,就可以把伏梁的絕大多數臨床表現(xiàn)說清楚了。
16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19-6-20 08:28:46 | 只看該作者

      
由上可見,所謂肓者,為臍下腹腔內空隙之處。而肓之原在臍下,亦名肓原,其始源,當位于臍下一寸五分,即脖眏,亦名氣海、下肓,穴位名稱。

    張登本、武長春《內經詞典》:“膜,皮肉、筋骨、臟腑間的膜狀組織!ぴ,指上焦心肺與中焦胃腸間的膜狀組織,因其廣而平,故名!

    由以上得知,張志聰注:“肓者,即募原之屬。”單就這句話而言,所言為是。肓,指胸膜腔、腹膜腔。募(膜)原,指(胸)腹膜。

    結合現(xiàn)代醫(yī)學的認識,此“空隙之間”者,是指胸膜腔、腹膜腔也,并非空空如野而無物,是有臟腑間、組織間的粘液、組織液填充也,具有滋養(yǎng)、濡潤之功能。

    張登本、武長春《內經詞典》:“膜,皮肉、筋骨、臟腑間的膜狀組織!ぴ,指上焦心肺與中焦胃腸間的膜狀組織,因其廣而平,故名。”

肓,當為臟腑之間空隙之處,即胸膜腔、腹膜腔也。

膜,此當為包裹臟腑的脂膜,即胸、腹之膜。因為“膜”居“肓”中,“膜”與“肓”相連,故亦名肓膜。肓膜,偏義復詞,義指膜。

由于古文字通假、假借現(xiàn)象非常普遍,系古人一種用字現(xiàn)象。若不懂通假,則不宜讀古書。鬲、通膈,募、同膜。

由以上得知,張志聰注:“肓者,即募原之屬!眴尉瓦@句話而言,所言為是。肓,指胸膜腔、腹膜腔。募(膜)原,指(胸)腹膜。

17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19-6-20 08:44:43 | 只看該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中西醫(yī)融合觀 于 2019-6-21 01:13 編輯

       病入膏肓,心之下為膏,膏之下為肓(huang)。是指藥物達不到的地方,疾病不治療了。
      “ 肓之原在臍下,亦名肓原,”此處的肓,是指臍以下腹腔內的一種組織結構。與病入膏肓中的肓,不是一個東西。
       “ 肓者,即募原之屬”,膜原是指什么?濕溫,邪入膜原,這里的膜原是指大網膜、腸系膜淋巴結之類,是腹膜腔中的組織結構。
18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19-6-20 08:50:24 | 只看該作者
        網膜是一種特殊的韌帶。小網膜即肝胃韌帶,是一連接胃小彎與肝臟的雙層膜狀結構。大網膜即胃結腸韌帶,由四層腹膜形成,是連接胃與橫結腸的類似圍裙狀的結構。大網膜由于富含脂肪及血管而易于確認。大網膜大小變異較大,有時呈腫塊狀改變。一些病人大網膜的前層和后層沒有融合,使液體從小網膜囊流入下方網膜夾層之間,似一網膜腫塊。偶爾,網膜梗死似一腹膜腫塊的表現(xiàn)。類似的表現(xiàn)也可發(fā)生在下述情況:當腹膜腔感染局限處于恢復期時,網膜(腹部警察)可呈腫塊狀表現(xiàn),似一網膜腫瘤。網膜的任何鈣化都應疑有惡性腫瘤。腹膜腔通過Winslow孔即網膜孔與小網膜囊相通。小網膜囊前界為胃,后界為胰腺前面的腹膜。液體聚集在小網膜囊可被誤認為腫瘤。肝尾狀葉凹入形成小網膜囊上隱窩。小網膜囊上隱窩的積液或腫塊在橫斷面圖像上可類似于肝內腫塊。

       大網膜常呈篩狀,含有脂肪及吞噬細胞,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。小兒的大網膜較短,故當下腹部器官發(fā)生炎癥尤其是穿孔時,易形成彌漫性腹膜炎。
19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19-6-21 09:10:47 | 只看該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中西醫(yī)融合觀 于 2019-6-21 01:18 編輯

         所以伏梁應該是腸結核、腸系膜淋巴結核的共同表現(xiàn),甚至于具有結核性腹膜炎,以及向胸腔擴散的臨床表現(xiàn)。
        肓, 膜原是指大網膜、腸系膜淋巴結之類,是腹膜腔中的組織結構。

20
 樓主| 發(fā)表于 2019-6-23 08:21:53 | 只看該作者
          伏梁是指腸結核、腸系膜淋巴結核的共同表現(xiàn),甚至于具有結核性腹膜炎,以及向胸腔擴散的臨床表現(xiàn)。也涉及到腰椎結核引起的寒性膿瘍沿腰大肌筋膜間隙擴散,以及貧血營養(yǎng)不良性水腫。
        肓, 膜原是指大網膜、腸系膜及其中的淋巴結,是腹膜腔中的組織結構。具有防衛(wèi)功能。

評分

1

查看全部評分

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注冊

本版積分規(guī)則

QQ|Archiver|手機版|導航中醫(yī)藥 ( 官方QQ群:110873141 )

GMT+8, 2025-1-13 05:15 , Processed in 0.088659 second(s), 1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